《月球的运动2:日食和月食》(六年级)
陈志强
【学习内容分析】
日食和月食是对学生(人类)有着极大吸引力的两种天文现象。这两种现象的成因是由于地球、太阳、月球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而形成的。这两种现象的研究认识能有效地推进学生对于月球公转轨道的认识,有助于学生形成较为体系化的地月系统,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想像能力。因此,日食和月食的研究在本质上是月球公转运动的继续研究。
日食和月食,也是学生在前一课的研究基础上很可能会产生的问题。因此,本课教学就从上一课的学习共识和模拟实验入手,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关于日食(和月食)现象及值得研究的问题,并继续通过模拟实验这一方法来研究、解释、回答自己提出的一系列问题。让学生经历一个产生想法、提出问题,再想办法去研究看到的现象、去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最后形成自己解释和认识的这样一个过程,重演一个人类发现、研究、解释日食(和月食)这两种现象的认识过程。
【学习目标】
1.基于已获得的关于月球公转的认识和月球公转的模拟实验,自己提出一系列关于日食和月食的问题:不是每个月都发生一次日食、月食的原因是什么?什么情况下会发生日食和月食?什么情况下发生的是日全食、日环食或日偏食?等等。
2.能够利用月球公转的模拟实验去探究、认识日食和月食的成因,通过自主模拟实验来回答、解释自己提出的这一系列问题。并能把自己研究的结果用模拟实验、模型、示意图和语言等方法表达出来。
3.能根据日食和月食并不经常发生的事实,以及会出现不同种类日食和月食的事实,推断月球公转轨道的特点,解释日食和月食并不经常发生的原因。
4.能够有依据地进行表达与分享、推理与联想,大胆表达对日食、月食现象的更多看法。继而产生对于诸如日食和月食等天文现象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学习目标2
学习难点:学习目标3
【学习材料】
1.学生分组实验材料:每人1个小黑白球、每人1张观察记录表、全班1个球形大灯、(每组1把尺子)。
2.全班演示实验材料:日月地板贴模型、地球仪。
【学习活动设计】
(留下前一节课的板书)
一、学习活动一(5’-8’)
1.引导学生观察上一节课的板书(图)作进一步的思考,并引出日食和月食现象。
(1)引发新的思考
师:上节课大家基于我们的实际观测,通过分析、研究,发现了月相变化的许多特点和规律,并通过模拟实验进一步验证了这些变化主要是由于谁的运动引起的?
师:在上一节课的模拟实验中,你的脑子里有没有产生什么问题?(或者说,在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过程中,除了会引起月相的变化,还有可能会发生什么现象?)
(2)展示已有想法
师:什么是日食和月食?到底月球公转一周的过程中有没有可能发生日食和月食?请大家自己来研究。(提供全班太阳板贴)
(3)研究活动
研究活动一 1.继续做小球模拟月球公转的实验。 2.研究月球绕地球的公转过程中,是否有可能发生日食和月食? 3.如果可能,分别发生在什么日子?公转到什么位置?
|
(4)交流展示(请学生上台板演及解释):谁来说说你们的研究结果?
(5)研究中脑子里有没有产生什么新的问题?
(根据刚才大家的模拟,在月球公转一周的过程中,初一会发生日食,十五会发生月食。再接下去……,你脑子里就没有问题吗?)
2.调动学生已有认识
师:有谁在实际生活中见过日食或月食?日食和月食是很难得看到的,今天如果想看,那只能看——,老师这儿就有几段相关的视频,想看吗?(播放有关日食和月食的视频)
3.聚焦研究问题
师:了解了这些,你现在又有什么新的问题?(尽量让所有学生都把问题都提出来,并引导学生转化为可以研究的问题)
预计学生可能会指向:不是每个月都会发生日食的原因是什么?什么情况下会发生日食?什么情况下发生的是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等等。
师:看来,我们可以不断地提出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吧。接下来就请大家继续做月球绕地球公转的模拟实验来研究、解决和回答我们自己提出的这些问题。
二、探究活动(10’)
1.观看PPT,明确学习活动任务及要求。
师:这就是今天我们的主要任务(出示PPT研究活动二),有问题吗?当然,如果待会儿有小组研究着研究着实在想不出新的值得研究的问题了,我这儿有两张提示卡,你们可以派个人上来取。但如果你们组不断的有问题想到可以研究的,就继续研究自己的问题。为了更直观,我给大家准备了——(出示球形灯,并放在教室中间较高的桌子上)。为方便全班同学的观察,我把它放在教室中间,这样太阳离大家有点近,所以做的时候大家尽可能地远一点,不能进入中间,如果你想站起来观察的,可以站在小组的外面。可以吗?当然,这样的话,太阳变小了,我们的月球也要变小一点,待会大家拿大的换小的,每人可以有一个哦。
研究活动二 1.继续做小球模拟月球公转的实验。 2.观察、研究日食(或月食)的各种现象和问题,越多越好。 3.用模拟实验和图示等方式解释、回答关于日食(或月食)的各种问题。 |
提示卡(三)
1.模拟实验中,发生日全食和日环食时,“月球”的位置变化了多少?你能用尺子测量出来吗? 2.发生日全食和日偏食呢,又变化了多少?
|
提示卡(二)
1.模拟实验中,当左眼观察到日食时,右眼能看到吗?这又告诉我们什么? 2.模拟实验中,当发生日食时,观察“地球”,有什么发现?
|
提示卡(一)
1.月球怎么公转,才不是每个月都会发生一次日食和月食? 2.月球怎么公转,才可能会发生三种不同类型的日食? 3.发生日食时,太阳的哪边先被挡住?月食呢?
|
2.分组领取实验材料(黑白小球)、记录单,开始观察与研究。(鼓励学生用尺子测量月球的远近、高低的变化距离。同时视学生实验进度随机提供一些小组地球仪,让他们对自己的发现作进一步的解释。)
活动期望:学生能不断地自己提出问题,或通过与教师的个别交流,或借助领取的提示卡,进行较长时间的持续研究,并通过研究获得有关日食或月食的更多信息和发现,能利用两种模拟实验和示意图向他人解释自己的发现与解决的问题。
三、交流研讨(20’)
(一)小组交流活动:根据PPT提示进行3~5分钟时间的小组交流活动。
组内交流活动 1.组内交流:说说自己在模拟研究中的发现(可以用模拟演示的方法,或图示的方法来讲解)。每个人都要说。 2.形成小组的研究共识,准备向全班展示与交流。 |
(二)全班交流展示:
1.交流研讨基于模拟实验的研究和发现
师:接下来我们进行一个全班的研究成果交流活动,你们可以是全组一起上来,也可以派至少2个代表上台向大家介绍,你们研究了哪些问题?有什么发现?并用你们的模拟实验作个解释。一组在介绍时,其他小组同学请注意,如果你对他们的研究、讲解有什么疑问或不同意见的,等他们介绍完了之后自己向他们提出来。当然,如果有补充的,也可以在他们介绍完之后自己上来说。
(1)分小组上台展示自己的研究和发现,并作相应的讲解。
小组展示、交流时,努力推动学生通过4个层次来表述研究成果:一,用刚才的模拟实验来解释。二,用模型来解释(地球仪)。三,用图示或板贴来表达。四,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而教师要坐到教室下面去,把讲台让给学生,同时注意倾听并捕捉有价值的信息,以作必要的介入准备。
(2)学生之间进行质疑或补充,以及回应与研讨。
在学生质疑、解释的过程中,教师视情况需要提供一些必要的支持,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展示想法,推进所有学生的思维。
预期通过交流、质疑、研讨,能达成以下方向的一些共识(弹性化):
①当月球转到太阳和地球的中间,且三者成一条直线时会发生日食;
②发生日食时,当月球离地球近一点时发生的是日全食,远一点时发生的是日环食,偏一点时发生的是日偏食;
③日食总是发生在农历初一;
④日食发生时,总是太阳西边先被挡住;
……
2.研讨产生的问题,推进自己的思维并联系到原型。
师:到现在,我们还有什么问题吗?你们是怎么想的?
预期指向的问题:
(1)不是每个月都会发生日食,是什么原因?
(2)会产生不同类型的日食,是什么原因?
师:现在,你对于月球的公转(轨道)有什么新的看法?事实上又是怎么回事?(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随机展示相应的视频:各约10秒的黄白交角、椭圆轨道的视频介绍)现在如果再让你利用三球模型来模拟月球的公转,你会怎么模拟?和前面一样模拟吗?(这有没有发生日食?什么时候发生日全食、日环食、日偏食?)
师:大家同意他的看法吗?确实非常厉害!你很完美的解释了这些现象的成因。但科学的最终结论仅仅依靠逻辑推理,够吗?还需要——事实证据。那又有哪些事实证据呢?(展示相关证据)
四、延伸拓展(3’-5’)
1.延伸到月食。
师:刚才我们研究了日食是怎么产生的,那月食呢?又是怎么产生的?什么情况下会发生月食?月食和日食又有什么不同?大家可以像今天一样继续通过模拟实验去研究,也可以去查一查资料。希望你们能有更多的发现,(比如说,有人观察到过月全食,月偏食,但从来没有人观察到过月环食,这又是怎么回事?等等)。
3.产生亲自观察的欲望,并再次进行相关知识间的联接。
师:今天我们讨论了日食和月食,想不想自己亲身去观察一回日食和月食啊?(提供离我们最近可见的日食和月食日期)考一考你们,你推测这两天分别是农历的哪一天?为什么?是不是真这样?(在学生推测的基础上,出示日历表进行检验)月食并不都是在农历十五,这又是为什么?也留给你们自己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