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严小卫
评分0.0 (0人评) 收藏0 浏览2545
选必一第12课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形成
张伟琴
评分0.0 (0人评) 收藏0 浏览2419
项目式教学:理想的政府部门人才选拔机制的探究
刘慧英
评分0.0 (0人评) 收藏0 浏览2940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浙江省青田县中学 刘慧英 一、教学理念 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提到“实验的历史观”,即把历史当成实验,将作为“过去”的历史用来服务于“现实”。本节内容与现实紧密联系,“从宏观着眼,从微观入手”,结合课程标准和教学指导意见的学习目标,确定以“我为政府部门人才选拔制度建言献策”这一项目主题为切入点进行探究,择选小组研究成果,糅合主干知识进行深度探讨。在建构主义理念下以学生为主,通过小组合作方式 ,解决真实世界中复杂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并在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步习得包括知识、可迁移技能、高级思维能力、关键品格等在内的21世纪技能与核心素养。通过项目式教学,调整教学内容、拓宽教学环境、改变教学模式、改革评价方式等,最终使学生充分发展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材分析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是《普通高中教科书 历史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的第7课教学内容。 本课上承《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和《西方的文官制度》,三课间既有历史的时序,又有空间的不同,存在一定的继承与影响的关系。以选官制度为脉贯穿古今中外,从具体时空背景下了解近代以来官员选拔制度变化背后的原因,展示不同时期因独特的社会背景而产生的人才选拔方式的变革。同时深入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形成和完善的伟大现实意义。 本课主要内容包括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针对这一项目主题,课前将学生分成古代选官组、近代选官组、西方文官组、采访公务员组、走访企业组。充分利用教材这一重要史实,结合实地走访调查,于项目式探究中夯实基础,深化认识,提高史料解析能力。各小组根据本组项目任务开展项目式学习研究,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构建学习共同体,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三、学情分析 通过高一必修相关内容及本单元5、6两课的学习,学生对古今中外的官员选拔制度已有较为系统的掌握,教材中对近代以来的官员选拔制度又有较为完整的介绍。由于日常生活当中对公务员考试也有一定的了解,对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出现和发展这一内容具有较高的兴趣。探究公务员制度也有较为便利的社会资源,结合学生的生涯规划,深入了解公务员制度也可能是部分学生未来的就业需要。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掌握了一定的史学研究方法。深入实际、走访调查,也是高中学生极为渴求的学习方式。这些都为项目式学习提供了必备的条件。 四、教学目标 本课内容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中的要求:中国科举制和西方文官制度对近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影响。 在《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历史2021版)》中的学习目标如下表: 学习要点 水平1-2学习目标 水平3-4学习目标 近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建立及其作用 能够叙述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以及近现代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过程,认识近代中国官员选拔制度的发展趋势和特点。能够叙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建立、发展的历程。 能够比较西方文官制度和我国近现代公务员制度的异同,认识西方文官制度对近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影响。能够通过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制度,认识中国国情和国家治理的特色;认识近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是随着时代的需要产生和发展的;能够体会制度创新的意义和价值,增强对当今中国制度建设与发展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在项目式学习下的素养目标确定为: 素养类别 学习目标 唯物史观 通过近代以来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出现和发展是中国在世界形势发生急剧变化的情况下对国家治理方式的一种调整,反映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这一唯物史观的基本历史分析方法。 时间观念 能够以教材信息为史料,自主梳理重要史事,编制“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历史时间轴”,认识其发展趋势和特点,理解建设一个与实际情况相适应的选官制度对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意义。 史料实证 通过课前探究,锻炼学生史料实证素养。本课设计将学生分成项目研究小组,利用教材、网络、文献、采访等搜集素材,对照项目清单完成史料搜集并形成初步成果,通过小组合作并与教师商讨后进行史料甄选,加工成微项目情境供同学课堂探究。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掌握搜集史料的途径与方法。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历史叙述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能够以实证精神对待历史与现实问题。在项目探究过程中能够举一反三,形成项目研究思维。 历史解释 通过项目式探究,围绕项目主题,各小组通过对多渠道搜集的素材进行辨析,尝试验证以往的说法或提出新的解释;在正确的历史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全面、客观地论述要组的观点。经过探究,学生自主得到新的历史解释,不断接近历史真实,锻炼历史思维。 家国情怀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务员制度建立时间虽晚,但目前各地普遍推行的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已初步形成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机制,使中国公务员队伍的结构得以优化,人员的素质明显提高。通过采访及对公务员考试试题的了解,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在感知、体验和思考历史的过程中,深化对史事的认识和判断,并强化“制度自信”。 作为一节项目式教学课,教师需要做适当的“减法”,对小组研究成果进行择选,选取其中与本课主干知识与时代脉络相贴合的部分进行逻辑架构。学生在课堂上以时空脉络为基本点,以史实为载体,围绕“我为政府部门人才选拔制度建言献策”这一项目主题,教师在学生初步探究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指导和讲解。通过学生的项目式探究与教师的指导相结合,以达成培养学生阅读史料、解析史料并辩证思考的目的。 五、开发项目资源 社会资源:我校作为县重点中学,有很多优秀毕业生在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工作,为学生走访调查提供便利。 学科资源:教材有较为丰富的相关史料。“我为政府部门人才选拔制度建言献策”这一项目主题,需要学生从古今中外的官员选拔制度中汲取智慧。必修模块中有涉及古代的选官制度;本单元的前两课内容较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及西方的文官制度,本课内容前两目也介绍了从晚清以来中国近代的选官制度,这都为学生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有关政府部门人才选拔制度的必备学科知识。 现代音像史料和数字资源。 六、重难点分析 学习重点:近代以来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出现和发展 学习难点:理解近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是随着时代的需要产生和发展的,增强对当今中国制度建设与发展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和策略: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梳理、亲身体验的方式,可以较为全面而细致地把握近代以来中国公务员制度出现和发展的历程。将作为“过去”的历史用来服务于“现实”,通过项目式学习,将课堂教学向课前延伸,引导各项目小组在课前对本组研究任务进行探究,围绕“我为政府部门人才选拔制度建言献策”这一项目主题提出本组的研究成果,体验式学习中突破难点,同时学会结合时代背景辩证地看待制度的形成及其作用,同时增强“制度自信”。 七、教学设计思路 1.本案例通过项目式学习,重视合作探究、凸显“学为主体”的理念。围绕“我为政府部门人才选拔制度建言献策”这一项目进行探究,有助于把“过去”的历史用来服务于“现实”。使教材的整合和教学资料的拓展围绕学生的自主活动来组织,真正实现以学生学习活动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的课堂。 2.项目式学习设计。注重教师与学生间活动的互动性。引导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实践应用能力、迁移创新能力和跨领域合作沟通能力,形成学科观念和思维方法。 3.时空图的编制有助于学生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下认识事物的来龙去脉,促进时空观念的养成。 4.本案例在进行制度史的教学时,注重引导学生从具体的时代背景来认识制度的合理性与局限性,问题设计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表达能力。 八、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播放湖北省司法行政机关监察系统2013年考试录用公务员面试88分实录视频。(图1为视频截图) 问题设计:从面试的问题及考生的回答,展示了该考生怎样的知识、能力和素养? 教学设计意图:以真实面试视频素材导入,帮助学生进入“历史现场”,增强对公务员面试环节的直观感受,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当前我国在公务员录用过程中注重政治、文化素养的同时,也注重考查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于政府部门选拔人才对国家治理的重要意义,引出本课项目主题:我为政府部门人才选拔制度建言献策! 项目学习任务一:每个项目小组成员合作、课前自主梳理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制度。 课堂中展示项目小组梳理的历史时间轴,并由其他小组进行补充修正,最终形成完整的近代以来中国官员选拔制度的历史脉络。结合历史脉络分析官员选拔的发展趋势。 教学设计意图:结合课前学生梳理的历史时间轴,并通过各项目小组间的相互点评补充,同学们不仅能更宏观把握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制度的大体演进脉络,并在合作学习中体验成就感。引导学生从较长的历史时段和具体的社会背景来理解官员选拔制度的演进和变化历程。并根据发展脉络进一步从考试内容、选拔方式、标准、制度化、规范化等角度思考,找出发展趋势及特点。 材料1 科举夙为外人诟病,学堂最为新政大端。一旦毅然决然舍其旧而新是谋,则风声所树,观听一倾,群且刮目相看,推诚相与;而中国子之留学外洋者,亦知进身之路,归重学堂一途,益将励志潜修,不为邪说浮言所惑,显收有用之才俊,隐戢不虞之诡谋,所关甚宏,收效甚巨。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且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 ——袁世凯等《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1905年) 问题设计:根据材料1并结合所学指出晚清官员选拔方式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教学设计意图: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对于科举制学生在高一必修学习及本单元第一课的学习中已有较全面的认知,结合教材叙述和材料分析,让学生理解从科举选官到学堂选官和留学毕业生选官的变化,主要是由于科举制度不适应时代需要(内忧外患);西学传播,西方科学技术冲击;洋务运动的开展、戊戌变法的推动;普及教育;网罗人才等。递进式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从感性认知到理性思考。从内外两个角度分析1905年中国与世界的发展趋势,深刻感悟“制度是随着时代的需要产生和发展的”,引导学生深度思考。 项目学习任务二: 项目研究小组分为:古代选官组、近代选官组、西方文官组、采访公务员组、走访企业组 研究方法:查阅资料法,结合本小组的项目任务,利用教材、论文、网络等多渠道获取该项目相关的大量文字、图片或影视资料。 走访调查:结合本小组的项目任务,实地走访相关部门或企事业单位,对相关人员进行采访。 小组合作探究法:要求各小组组长带领本组成员,对项目任务进行分工合作和深入细致分析,形成本组的研究成果。 研究任务:要求每一个项目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分工合作。要求小组成员在用好教材这一重要史料的基础上,多方搜集资料进行探究,并围绕项目主题阐述观点。 成果展示及评价:在小组成员共同努力的基础上,形成小组项目成果,并在课堂中围绕项目主题阐述本组的观点,并对本组的研究过程作简要评价。每小组限时2.5分钟。展示过程采用自评、小组互评与师评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进行。 教学设计意图:该环节的设计体现出“项目式教学”的内涵,学生课前搜集资料进行探究,有利于达成史料实证素养中“能够从多种渠道获取与该问题相关的史料能力”;让学生展示他们探究的成果,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也锻炼了其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1.古代选官组:课前引导小组编制如下表格。 历代的选官制度及用官标准 朝代 选官制度 选官标准 西周 战国、秦朝 汉朝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朝 明清 学生活动:学生在上网搜索资料的过程中,可能会搜到教材中未涉及到的宋朝为防范科举考试作弊而采用的“糊名法”和“誊录”。对历代选官标准变化的分析,可以让学生深刻了解古人在追求公平、公正、选贤等方面的智慧。 教学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填写大事年表,使学生认识到特定的历史事件是在特定的时间背景下发生的。在对整个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形成宏观认知的基础上,请小组代表上台展示。他们通过上网搜索、文献查阅及合作探究等途径,从汲取古人智慧的角度,运用史论结合的方式,围绕项目主题阐述本组的观点。 2.近代选官组:其研究与古代选官组的研究路径相似,学生通过对教材及所搜集资料的分析,预计学生能较为完整地了解民国时期文官考试制度的现代性和局限性。围绕“我为政府部门人才选拔制度建言献策”这一主题提出本组的思路。 3.西方文官组:课前引导小组编制如下表格,并要求小组成员结合6、7两课材料资源,并结合多方搜集资料进行探究,并围绕项目主题阐述观点。 角度 西方文官制度 中国公务员制度 法定范围 选用标准 性质划分 政治原则 管理体制 服务对象 教学设计意图:通过从形式到内容对比中西方的选官制度,不仅让学生对两种制度的不同点有更直观地认识,也能更深刻地了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优越性。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完成此表过程中,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务员制度建立时间虽晚,但目前各地普遍推行的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已初步形成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机制,在感知、体验和思考历史的过程中,深化对史事的认识和判断,并强化了“制度自信”。 4.采访公务员组: 学生活动:预设采访话题(如图2),通过面对面采访的形式(如图3) ,向近两年考上公务员的校友了解当前公务员考试的相关制度,并从访谈中深入交流有关公务员考试制度的看法。 教学设计意图:运用面对面采访的方式,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由公务员考试的经历者与同学们交流现代公务员制度,相比只能从理论上了解公务员考试制度的教师的讲解要更有说服力,并能把现实中的公务员制度与教材中的相关知识更紧密结合。交流中涉及的公务员考试流程、备考、面试等环节,增长了学生的见识,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从学长的身上也能学到书本内容以外的知识,为学生确立人生理想有一定的启发。 5.走访企业组: 学生活动:通过走访世界五百强第279位的青山控股集团下辖的浙江青山钢铁有限公司的人事科科长(如图4),了解作为民营企业的用人机制,打开思路,为公务员选拔制度提供借鉴。 教学设计意图:学生依照项目主题进行实地考察,然后运用自己的知识、技能认识历史。有意识地将学科知识与实践内容有机整合,构建对历史的解释。学生通过走访了解民营企业更加灵活、注重实绩、因才而用等用人机制,围绕“我为政府部门人才选拔制度建言献策”这一主题,结合公务员制度的现实需要,一定也能提出小组的独到见解。 项目学习任务三:根据课前下发的“小组互评表”(如图5),让各组对其他小组的研究成果汇报进行评价。老师在小组交流结束时收集并了解学生的互评情况。 教学设计意图: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让教师和学生个体及小组成员都参与进来,实现评价的多元化。同时,教师在进行评价时,要注意个体的差异,对学生进行发展性的评价,关注学生个体的进步,要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肯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力。 项目学习任务四: 材料2 在此之前的近40年时间里,我国一直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人事管理体制,凡由国家财政支付工资、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工作人员,统称为“国家干部”。这支队伍当时有2900万人,机关、企业、事业干部都在里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政治体制改革逐步展开,传统干部人事制度的弊端逐渐暴露。邓小平同志深刻指出:“干部缺少正常的录用、奖惩、退休、退职、淘汰办法,反正工作好坏都是铁饭碗,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这些制度。” ——中国组织人事报 实习编辑 郑海洋 问题设计:结合材料2和教材分析现代公务员制度推行的意义。 教学设计意图:在探索历史问题时,能够在占有史料的基础上,认识现代公务员制度推行有其重大的历史意义。结合各小组的项目式学习,深刻理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出现和发展是中国在世界形势发生急剧变化的情况下对国家治理方式的一种调整,反映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这一唯物史观的基本历史分析方法。 九、板书设计
《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方娅
评分5.0 (1人评) 收藏0 浏览2688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应晓燕
评分0.0 (0人评) 收藏0 浏览2451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范君玲
评分0.0 (0人评) 收藏0 浏览2501
新授课,凸显礼法关系的演变
中外历史纲要下《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与变化》
常雪勇
评分0.0 (0人评) 收藏0 浏览2279
授课对象:高一年级学业水平考试班级 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下《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西方思想史演变过程--政府与市场长期、动态博弈过程
丁雯静
评分0.0 (0人评) 收藏0 浏览2403
本专题复习内容涉及必修二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两大专题。 核心内容是西方经济思想史的演变过程:从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新经济自由主义。 主题:随着西方经济思想史的演变过程,政府与市场在长期、动态、甚至是反复的博弈,也形成经济运行危机---刺激经济思想史变革的规律。在政府与市场博弈中形成了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叶新红
评分0.0 (0人评) 收藏0 浏览2395
云和县云和中学陈颖(高中)
陈颖
评分0.0 (0人评) 收藏0 浏览16459
浙江高考重难点解析(中国史)
黄涛
评分0.0 (0人评) 收藏3 浏览44672
《浙江高考重难点解析(中国史)》是浙江省戴加平名师工作室承担的2017年省名师工作室微课开发任务之一。 本次微课主要是延续《名师微课系列—高中历史必考点解析》的风格,不过重点集中在中国史方面,在确定微课子课题内容时,做到既立足现行教材,依据考试大纲,从重难点或疑点知识中寻找确定,又兼顾了最新课程标准提供的新教材编写方向。 开发工作以“微课数字资源”为主要形式,利用微课讲解重难点知识,并辅以适量的例题和解析,为各学段学生的学考和选考提供优质的教学辅导,同时也充分发挥名师在学科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