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垃圾桶
陈晓玉
本课共设计了三大环节。第一环节是课程导入;第二环节是思考、设计与制作;第三环节是作品展示交流;其中,第二环节又分为四个小环节:分别是1、垃圾桶功能与结构设计;2、实现电路连接和编程;3、垃圾桶结构制作;4、作品整合测试。
环节一:课程导入
从学生的扔垃圾体验出发,如果遇到双手都拿着东西,或者雨天撑着伞的情况,对于垃圾桶的设计,我们是否可以做些改变呢!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更加便捷的垃圾桶盖,以及思考生活中的哪些设计可以运用到垃圾桶盖的设计上。从上课效果来看,这个导入很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学生很有话说,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学生思维活跃,为接下来作品的设计埋下伏笔。
环节二:思考、设计与制作。
1、垃圾桶功能与结构设计
给学生展示此次课程所提供的材料,让学生根据所提供的器材和材料来设计垃圾桶的功能与结构。此次提供的硬件除了树莓派主板外,还有红外传感器、舵机等,能够实现根据检测到人体红外进行控制舵机的功能。材料主要有KT板和纸板,方便学生进行不同结构的设计。
各小组成员在组长的组织带领下进行小组垃圾桶的功能和结构的设计,并根据垃圾桶比例尺寸,画出结构草图。
邀请部分小组进行设计结构展示并解说垃圾桶功能。从课堂现场效果来看,学生们很有自己的想法的,虽然草图画的不专业,但是,从孩子们的表达中,学生对垃圾桶的设计别具一格。
2、实现电路连接编程和垃圾桶结构制作
每小组学生分工合作,两位学生主要负责实现电路连接编程,在编程区开展进行;另外两位学生负责垃圾桶结构制作,在制作区开展进行;这是在刚才的设计环节的基础上开展的,只有刚才各小组成员之间良好的交流沟通,组员们才能分工合作,并且齐头并进。
在事实的课堂上,电路连接编程组的同学们也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舵机角度的问题,红外传感器无反应等问题;制作组的同学们也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比例的问题,胶枪使用的问题等等。总的而言,制作组的问题与难度比预想的要大的多,从而导致制作垃圾桶花了过多的时间。
但是,整个过程中,学生们能够不断思考,不断尝试,不断的改进,学生专注,积极性很高。
3、作品整合测试环节
作品整合测试环节是小组合作沟通交流在作品上的再次体现,在作品整合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问题,比如线路太短,舵机不知如何固定,舵机控制的垃圾桶盖角度问题,作品不牢固等问题,导致很多作品没有完整呈现。
在这个环节,鼓励学生不断尝试,不断改进,永不放弃,是最好的教育。
环节三:作品展示反思改进
请了每组的成员说说本次作品制作的心得收获等,每位同学表示有不同的收获。